
若說攝影是攝影師以獨特的眼光向世人展示不同層次的視角,那麼一偵偵的影像,則蘊含了攝影師對生命、世界和人性的獨特感悟。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曾經說過:真正的發現不是用相同的眼光去探索新的風景,而是以全新的眼界看待事物。
此次的專訪跟著攝影師Angela走入她的生活空間,聆聽她如何在有限的空間施展魔法,搭建出迷你的攝影棚,透過相機來側寫人物面貌;跟隨她的腳步,以攝影師全新的視角,在巴黎的尋常日子裡,探索巴黎那些鮮為人知的角落。

彈性運用空間,打造居家攝影棚
在台灣曾擔任攝影記者的Angela,為了更深入探索自己的專業領域,於是選擇來到巴黎第八大學攻讀攝影碩士。由於在台灣的工作經驗,對於人像攝影領域相對熟悉的她,在法國求學期間開啟了接案攝影師的職業生涯。
「舉凡需要與人接觸交流的拍攝,都算是熟悉且在行的領域。」言談之間,看得出身為一位專業人像攝影師的沉著與自信。看準法國對於專業形象照的市場需求,Angela靈活的運用自住空間打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攝影棚,提供專業的拍攝服務。
Angela不藏私的分享她如何在家獨立作業,打造專業攝影棚的過程。「首先先將桌子移開讓出空間,架設器材、備布景、接著進行調光與測光,直到調整至能夠捕捉完美光影的最佳狀態。由於前置作業頗為耗時,所以拍攝工作通常會將多組客戶安排在同一天進行拍攝。」


聊起承租這間套房的原因,她開玩笑的說:就是看上它位處巴黎十六區奢華富裕的地段。這一區也是巴黎傳統富人區的代名詞,許多的高級住宅坐落於此;如果以台北來做類比的話,那大概就是大安區的概念。
Angela的家位於巴黎鐵塔和凱旋門之間的巷弄中,距離車水馬龍的交通要道保持了一段距離,又與熱門景點相距不遠。這樣得天獨厚的夢幻地段,不僅享有地利之便,也同時保有住宅區的寧靜生活感。

這套略為挑高的套房帶有一房、一廳、一衛,有著簡單的格局與絕佳的採光;套房的前身為奧斯曼建築特色之一的傭人房,雖然位居的樓層較高,但相較於傳統的傭人套房來說,空間相對寬敞許多。
家中的軟裝佈置大多維持屋子原有的樣態,沒再添購額外的傢俱。米白色的牆,配上精緻的線板、拼接木質地板,以及為空間增添溫潤感的木製傢俱與老舊物件,這些元素的組成,在相機取景構圖下,每一處角落都像是渾然天成充滿油畫感的畫面。
展示在牆面上的當代設計感海報收藏,除了保留屋子原有的樣貌之餘,也加入了一些Angela個人喜愛的元素與物品,將居住的空間注入了生活紋理,長成讓她感到和諧且幸福的家。

餐桌,是家的圓心。
放眼望去,佔據整個視覺空間最大的一部分,便是家中的骨董木桌。Angela的生活幾乎圍繞著它打轉,她說:「只有在自己熟悉自在的空間,才能找到最佳的工作狀態。」所以小至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如化妝、用餐,大至重要的工作修片和論文撰寫,這張保有歷史痕跡的木桌,可說是承載了Angela生活中的輕重緩急。也因此,她將這張桌子戲稱為「靈魂之桌」。
PROFILE & DATA
■人數:1人
■地點:法國巴黎第16區。
SPECIAL THANKS TO /
專訪封面 @Jocelyn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