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兼容並蓄的靈魂
業主在傳統產業上耕耘近20年,主要以外銷導向的製造業公司。接受委託時正值世代交替的轉捩點,如何延續創辦人的企業願景,同時融入二代接班人所重視的人文與現代元素,是本案商業空間設計的核心理念。
業主最初面臨的挑戰,是舊有辦公空間不足以容納擴編後的團隊。同時,隨著海外市場的拓展與客戶來訪的頻率增加,企業急需一個能代表企業形象、同時具備功能性的全新辦公空間。因此,此次的空間設計規劃,透過設計語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藉由空間語彙詮釋企業理念、強化品牌印象,並提升內外部使用者的體驗,是本案商業空間設計的亮點。
運用材質語彙重塑品牌印象,創造空間整體一致性
在為企業重新設計識別系統(CIS)與品牌 Logo 時,我們從品牌創立二十年的歷史脈絡出發並透過現代設計語彙注入新的品牌 DNA。以冷調灰色系為主軸,呼應業主製造的鍍鋅鐵板上黑色粉體烤漆的機具,形成視覺連結,深化識別與產業屬性的整合。
整體設計由迎賓大廳展開,作為企業門面第一印象的核心場域,形象牆LOGO選用業主熟悉的金屬材質作為主體,象徵企業技術根基,並搭配牆面溫潤的木質語彙,調和冷冽的金屬質感,使整體空間在專業與柔和之間取得平衡。品牌識別不再僅止於標誌或色彩,而是透過材質與空間語彙的層層轉譯,成為企業精神的具體展現。



▌會議室:
改造封閉格局,讓室內外相互串聯,營造空間通透的會議空間
作為企業對外溝通與內部協作的關鍵場域,會議空間的設計不僅承載日常使用功能,更體現了企業對深化客戶關係與決策品質的重視。原本狹長且封閉的空間經由設計打開牆面,引入自然光線,將室內空間延伸至戶外休憩區,讓室內、室外連成一線,為室內空間注入綠意的氛圍。
同時會議空間以鋁框玻璃隔間創造視覺的通透感,兼顧隱私與開放性。在配置上,刻意縮減會議桌的寬度,拉近對話距離,使溝通更為流暢。

而戶外原有的發呆亭,透過改造重新定為非正式交流與休憩的新空間。透過加裝鋁製氣密窗與戶外家具配置,使這原本閒置的區塊,轉化為適合休憩、會談與沉澱的彈性場域。這個角落,不僅延伸辦公空間的使用方式,也創造部門間更多跨域交流、休閒的可能性。
▌辦公區:
量身訂製辦公家具,打造兼具美感與機能的現代辦公空間
位於二樓的辦公區,我們以「開放、協作與留白」為核心概念。運用空間留白策略,打造能專注思考與穩定運作的工作場域。40 坪的開放空間,捨棄繁複裝飾,回歸使用者的真實需求,讓工作氛圍更加純粹。
為因應樓層高度限制,辦公桌設計成為空間亮點:量身打造的家具搭配圓弧桌角、懸空擋板與磁吸面材,不僅提升使用者的視覺舒適與操作便利,更讓整體空間呈現輕盈而有序。


▌董事長室:象徵傳承的空間語言
在董事長室的設計中,我們延續空間的敘事性,保留創辦人原有的實木家具,以傳統元素呼應企業創業初衷。搭配現代色彩與材質語彙,使空間在穩重中展現簡潔現代感。特別設計的隱藏門後方,規劃為私密的休憩區域,讓企業家在繁忙之餘,也能擁有一處沉澱心緒的靜謐場域。





特別感謝,
攝影/ Shawnliu Studio
▌業主基本資料
座落地點:台中市
空間類型:辦公室
空間坪數:80坪
格局空間 : 接待區、會議室、董事長室、辦公區
工期時間:4個月